“跟着唐诗游中国,最佳秀句满长安”之秦岭紫阁峪:李杜白诗三首
汉唐文化发源地,多少诗赋写风流。西安是我国唐诗汉赋的重要发源地,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诗赋名篇及相关故事。
汉唐文化发源地,多少诗赋写风流。西安是我国唐诗汉赋的重要发源地,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诗赋名篇及相关故事。
在今年九月,西安举办了“诗道终南,心意长安”新闻发布会。在新闻发布会中,西安明确的提出了要打造唐诗之都的文化品牌。
除了唐朝,其他朝代也有很多边塞诗词力作,那水平最高的是哪8首?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,欣赏边塞诗词佳作。
唐代都城长安,是唐诗创作与传播的核心舞台,李白、杜甫等诗人曾在长安留下大量描绘城市风貌与人文精神的诗篇。据统计,现存5万多首唐诗中,“长安”一词出现过1400余次,相当于每30多首唐诗中就有一首提到长安。近日,《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》正式发布,提出利
当韩愈在唐朝写下“江豚时出戏,惊波忽荡漾”时,他不会知道,这句诗会在1400年后被科学家用来重建一种濒危动物的历史分布。那就是长江江豚,一种如今被列为“极危”物种的淡水鲸类。
作为西域枢纽,楼兰(今新疆罗布泊西北)的兴衰始终与汉匈博弈紧密相连。自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在给汉文帝的信中提及楼兰起,这个人口仅1.4万的小国便陷入大国夹缝:
解析:唐诗基本形式包括五言古体诗、七言古体诗、五言绝句、七言绝句、五言律诗、七言律诗六种;楚辞体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诗歌体裁,不属于唐诗基本形式,故选C。
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,其中蕴含的美学意境、人生哲理,即便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依然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深刻启示。今天,我们就来解析五首经典唐诗,看看古人的智慧如何照见当代人的生活。
唐诗,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,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河,照亮了华夏文明的漫漫长路。它是古人智慧与情感的结晶,每一首诗都像是一把钥匙,能打开我们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。
“岭树重遮千里目,江流曲似九回肠。共来百越文身地,犹自音书滞一乡。”“日子长长慢慢过,心有山歌经得磨;天冷它是一盆火,肚饿它是饭一锅!”正在全国巡演、入围文华奖竞演剧目的广西原创民族歌剧《柳柳州》,讲述柳宗元在柳州的故事。至9月15日,该剧巡演已经超过110场
这是一套由书法家胡祖坊先生书写的唐诗书法作品集。从图片来看,这套作品书写在宣纸上,采用竖排、行书(略带草意)的笔法,并以红色边框(乌丝栏)进行界格,具有浓厚的传统书法韵味。纸张的古旧感和自然破损的痕迹,更增添了其古朴雅致的气息。
本文介绍宋朝水平极高的8首七律,这些诗精彩纷呈,各具特色,毫不客气地说,这些诗的水平毫不逊色于经典唐诗,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番。
西安是唐诗发源地。西安市的各个区域都留下了成百上千位诗人的足迹,也留下了诸多经典诗篇与故事。
闻一多先生说:“一般人爱说唐诗,我却要讲‘诗的唐朝’——唐朝的诗,是蘸着生活写的,是浸着灵魂唱的,是华夏文脉里最滚烫的一笔。”
巍巍秦岭,诗道终南;泱泱中华,心意长安。9月14日晚,2025“诗意·秦岭”主题文化活动在翠华山脚下精彩上演,现场以秦岭和山水田园为实景,带领观众在“唐诗之都”中穿越时空,尽赏唐诗之美,让千年前的“唐诗之花”绽放在秦岭脚下。秦岭独特的生态魅力和简约、庄重、大气
夜幕低垂,光影交错。9月14日晚,在翠华山脚下,演员们身着华服,将千古名篇的“诞生”时刻娓娓道来。2025“诗意·秦岭”主题文化活动在这里盛大举行,以秦岭山水为实景舞台,为观众打造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唐诗视听盛宴。
巍巍秦岭,诗道终南;泱泱中华,心意长安。9月14日晚,2025“诗意·秦岭”主题文化活动在翠华山脚下精彩上演,现场以秦岭和山水田园为实景,带领观众在“唐诗之都”中穿越时空,尽赏唐诗之美,让千年前的“唐诗之花”绽放在秦岭脚下。秦岭独特的生态魅力和简约、庄重、大气
这种能掏心掏肺的挚友,无论相互之间的距离有多远,都能心灵相通,意气相投,如同近邻一般。正如古人所说“相知无远近,万里尚为邻”。
韦应物是唐朝中叶著名诗人,其诗作以高雅闲淡著称,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。韦应物出生于京兆杜陵(今陕西西安)的世家大族,早年豪纵不羁,横行乡里。15岁起成为唐玄宗近侍,出入宫闱,扈从游幸,过着奢华放浪的生活。安史之乱爆发后,玄宗奔蜀,韦应物流落失职,开始折节读书。此
近日,在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“‘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’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”新闻发布会上,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辉介绍,西安研究制定了《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》,计划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,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、能够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“唐诗之都”文化品